第256章 好像是醉了(2 / 2)
上官明月担心他再喝会真的醉了,灵机一动,提议道:
“公孙师弟,今晚月色这么美,氛围又这么好,你不如作首诗,为大家助助兴。”
陆金锁也在一旁跟着起哄:“对呀对呀,都听闻公孙师弟才思敏捷,今晚可得让我们开开眼!”
此时的陆金锁,双颊泛红,大脑异常的兴奋,似乎喝的也有点儿多。
公孙易借着酒劲,微微眯起眼,自信一笑:“作诗我不在行,背诵一首倒是没问题。”
说罢,他端起桌上的酒碗,步伐虽有些摇晃,却仍带着几分洒脱,缓缓走到空旷处。
他仰头望向那轮高悬的明月,月光洒在他身上,宛如披上一层银纱。他高举酒碗,朗声道: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声音在夜色中回荡,仿佛将众人带入了苏轼笔下那空灵的意境。诵完诗,他毫不犹豫地将碗中的酒一饮而尽,大半碗酒瞬间下肚,尽显豪迈。
此刻,众人的注意力大多被他的吟诵吸引,唯有小团子还专注于美食。
而上官明月,更是完全沉浸在那首诗的韵味之中,眼神中满是陶醉。她反复回味着诗句,低声呢喃:“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明月,仿佛有着特殊的魔力,上次公孙易为她作的诗中便融入了她的名字,如今这首关于明月的词,又让她心潮起伏。她暗自思索,诗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究竟所指何人?是那位遥不可及的人,还是自己?上官明月的心,如同被这月色搅乱的湖水,泛起层层涟漪。她既盼望着公孙易心中所念之人是自己,又隐隐有些担忧。她不明白,为何自己会如此在意,心中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找个机会,让公孙师弟说清楚,这“共婵娟”的人,到底是谁。
上官明月下意识地回过头,只见公孙易脚步虚浮,一个踉跄便朝着一旁倒去。小团子眼疾手快,连忙上前扶住他,朝着小溪边走去。上官明月心头一紧,急忙站起来跟了上去。
到了溪边,两人合力将公孙易搀扶蹲下。公孙易双手颤抖着捧起一汪清水,凑到嘴边喝了几口,随后又用凉水洗了把脸。清凉的溪水让他稍稍清醒了些,可依旧感到头晕目眩,脑袋里像灌了铅。
确认公孙易状态稍有好转后,二人又将他扶回火堆旁。上官明月注视着公孙易,眼神中满是急切与期待,开口问道:
“你刚才吟诵的那首词,最后几句所指何人?”
公孙易眼神迷离,满脸茫然,舌头打着结含糊不清地说道:“师妹,你在说啥,我没明白。”
上官明月气急,提高嗓音道:“我是你师姐,不是师妹!我问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指的到底是谁?”
她紧紧盯着公孙易,不得到答案绝不罢休。
公孙易却越发迷糊,眼神游离,嘴里嘟囔着:
“你们明明都比我小,怎么都想当我师姐,这次说什么也得让你当我师妹。”
上官明月又气又怒,若不是看他醉得站都站不稳,真想踹他两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