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一切向好(2 / 2)
《土地国有令》在两浙路推行的很顺利。
一是因为各地的大家族大地主都被打掉了,腾出来的生产资料可以自由分配,会有人不愿意要免费的土地、免费的耕牛、免费的房子吗?
二是因为那些中小富户也被朝廷给了一条出路。
可别以为只有那些参加当天传销......呸呸呸!是新技术推介会的富户才能吃到红利,那是一条条完整的产业链,一直到最底层的百姓都能从中分到一杯羹。
最有实力的买技术、开工厂,竞标失败的能不能入股呢?
实在再差一点儿的可不可以做原料供应商、终端分销商?
普通百姓是不是既可以进厂做工,也可以进店当售货员?甚至搞个批发零售?
换句话说,为了解决困扰这片土地上千年的土地兼并问题,武从文强行开启了工业化进程和市场经济浪潮。
第三就是两浙路离临安近。
有武从文这个杀人不眨眼的铁血帝王亲自坐镇,在实际上已经成为第二都城的临安有效辐射范围之内的地区,没人敢炸刺儿!
真有人嫌九族命长啊?!
即便这样,各方人马搞定整个两浙路的土地改革,也用了整整一年时间,这就是个慢工出细的活。
好在结果很不错,得到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土地的普通百姓,爆发出了惊人的热情和能量,华夏四年的夏收获得了大丰收,粮食产量比历史最好的年份高了整整三倍!
粮食亩产自然不会提高这么多,主要是从前偷税逃税的那些隐田浮出了水面。
两浙路的空前大丰收,消灭了一切质疑的声音,原本进展缓慢的长江以南其他地区的土地改革陡然提速。
甚至极大影响到了江北的淮河流域。
武从文在政策上对淮河流域还是很宽容的,毕竟这里在岳飞南下时并没有抵抗,甚至为南征军提供了大量钱粮支持,不能翻脸就不认人。
但是朝廷不动手,可不代表百姓也乐意啊!
眼瞅着江南的百姓都分到了土地,仅仅一年日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谁能不眼热?
凭啥别人能分到田,我就分不得?
难道就江南人敢杀狗大户,我们江北人就没那胆量?!
于是不用朝廷有什么动作,整个江淮地区宛如一个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乡野之间每天都在积累戾气,任凭当地的大户如何减租减息也丝毫无法缓解。
至于江南的消息是怎么在这个没有网络和广播的时代,跨越大江传到江北的?
反正武从文很坚定的表示:不知道!老子啥也没干!也没派过什么宣传队和文工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