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零章 办校(2 / 2)
数学和格致被确定为基础课程,其他学科则作为选修课程供学生选择。这样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和专业技能。
然而,要实现这样的教学计划,需要大量的专业教师。尽管三人本身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而且还有宋应星、方以智等人才,但仍然远远不足以满足教学需求。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三人共同商讨出了一个大致的章程。王徴负责将这个章程详细地书写下来,形成一份完整的建校方案。
最后,他们决定由张好古返回京城一趟,面见皇上。一方面,他可以向皇上汇报建校的计划和进展;另一方面,正好各厂的年底报表也已经出来了,张好古可以将这些报表一同呈交给皇上审阅。
张好古心里一直惦记着建学校这件事,他希望能够在年前就把这件事确定下来,这样明年就可以顺利招生了。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得到皇帝的支持才行。
于是,张好古决定把周口店的事情交给王徴去处理,自己则匆匆赶回京师。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张好古必须要先经过内阁,然后才能见到皇帝。但是张好古等不及了,他想尽快把事情定下来,所以他没有走这条常规路线,而是直接来到了宫门外,请求拜见皇帝。
过了一会儿,王承恩从里面走了出来,他见到张好古后,便询问他有何事要面见皇上。张好古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巧妙的借口。他告诉王承恩,自己是来呈送周口店的年底报表给皇上的,顺便也想向皇上禀报一下关于办学的想法。
王承恩听后,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大事,于是就将张好古的话转达给了崇祯帝。崇祯帝听了王承恩的汇报,心中一喜,他心想:这不是又有一笔进账了吗?于是,他高兴地答应了张好古的觐见请求。
不久之后,张好古被带到了那个熟悉的明光殿。这座玻璃房子依然明亮而通透,阳光透过玻璃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斑驳的光影。崇祯帝端坐在龙椅上,等待着张好古的到来。
张好古迈着稳健的步伐走进宫殿,每一步都显得格外庄重。进入殿内后,他先是恭敬地向崇祯行了一个标准的君臣大礼,然后缓缓起身,将手中的报表和办校章程小心翼翼地递给了站在一旁的王承恩。
王承恩接过这些文件后,不敢有丝毫怠慢,立刻转手将它们呈给了崇祯皇帝。崇祯接过文件后,并没有立刻打开,而是先端详了一下封面,然后才轻轻翻开。
他的目光落在报表上,一行行数据在他眼前闪过。崇祯看得很仔细,每一个数字都没有放过,大约过了一炷香的时间,他终于看完了整个报表。
当看到最后一行的数字时,崇祯的脸上露出了惊喜的神色。原来,周口店的利润竟然高达一百万两!这个数字让他感到非常满意,同时也对皇家研究院那边的收益充满了期待,肯定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