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各有难处(2 / 2)
然贾诩却遇到了一位心思难测的主,一位与大汉格格不入动主,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主。
李信身上有明主的潜质,有雄主的决断与魄力,却又有着暴君的影子。
既非明主亦非雄主,或者说是介乎两者之间,达到了某种微妙的平衡。
他没有酒池肉林,却穷兵黩武,滥用民力,治下法度森严残酷,并州之地更是凋敝惨淡。
他能从谏如流,从善如梳,却又乾纲独断,我行我素,自以为是。
他没有杀害忠良,残虐无辜,却任用奸邪,容纳小人。
他能明辨是非,知人善任,却又喜怒无常,多疑猜忌...
行为习惯,也与这个时代的人相悖,心思更是复杂难测,很矛盾。
亦如寻常军旅,乃至百姓之家,最多一日一餐或两餐,而李屠夫却搞了个三餐制...
在比如,李信最开始,明明是个隶书篆体都不认识几个的文盲...
但却能明悟历史,通晓兵略,甚至口吐千古文章...
比之中原地区的名流文豪,还要来的更有文笔风采...
种种行为,种种举止,往前越千年,也找不出来...
这是一个比董魔王还要复杂的主,在其麾下谋事,哪怕贾诩这员老狐狸,依然感觉压力山大。
往日里献策献计,对方采纳与否,皆不是自己能左右的。
贾诩能做的,只是在一旁小心翼翼的,查缺补漏打打辅助。
因为李信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对方在军政之道上的能力并不弱,甚至有点小强...
得遇明主和雄主之间的苦恼,李儒是体会不到的,因为董魔王还在向着明主的方向努力。
他瞥了眼沉默无声的好友,感觉其似乎有难言之隐,但对方不说,也不好追根问底。
他只得摇头感叹道:“夏军如今击败百万联军,歼灭王芬和刘虞两路精锐大军...”
“又于河东一役,将大汉的最后的希望,摧毁的彻底...”
“如此种种,如此战绩,不可谓不强势,不可谓不强雄...”
“今又尽得燕赵故地,雄踞黄河以北,放眼望去,整个北方,再也无人可挡其崛起的脚步!”
“霸业之基有成,文和兄亦水涨船高,可名垂青史矣...”
“是呀,霸业已成!”尽管贾诩心中,对李屠夫的种种行径多有腹诽。
却不可否认,正是因为对方身上,这种复杂矛盾的特质。
与大汉格格不入的精气神,才有夏军今日之盛景。
贾诩微不可察的叹了口气道:“虽有掣肘和束缚,不能尽展胸中所学...”
“但不可否认,如今吾这员狗头军师,算是苦尽甘来了!”
“整个北方,乃至整个天下,再也无人可挡夏军崛起之势...”
说到这里,贾诩抿了口茶水,怅然道:“文忧,吾观董公虽有雄略,然性格亦凶戾暴虐,早晚必为其中所累!”
“若文忧哪一天走投无路,可来北方谋分差事,为兄虽只是一介军师,但北方在诸夏之地,分量还是有一些的...”
“呵呵,那就谢过文和兄好意了...”李儒轻轻抿了口茶水,没有推辞。
他在董卓麾下效力那么长时间,其中性格如何,自然知之甚详。
贾诩还算是照顾他这位好友的面子,言下留情了,董卓性格何止凶戾残暴。
随着其身官位越高,实力越强,其性格中的那股子狼戾愈发明显。
再加一句横行霸道,跋扈专行,暴虐无度,也不夸张。
而且其麾下西凉兵,比之李屠夫的夏军,也不遑多让。
西凉兵亦是胡汉参杂,在进入中原这段时间以来,更是贪婪无度杀烧抢掠,甚至残杀无辜都是常态。
若不是战事紧急,朝廷兵力捉襟见肘,董魔王可能早就被朝廷的文武清流,罢官免职了。
董魔王与李屠夫有些相似处,两者都是性格暴虐的主。
麾下士兵也是汉胡参杂,嗜杀成性,冷漠残酷,
然两者又有着很大区别,这里的区别有很多。
李屠夫做事的目标一向很明确,无论做任何事,都能很快适应新的身份。
也就是常说的,屁股决定脑袋,脑袋跟着屁股走。
为匪时,肆意妄为,毫无仁德可言...
为官时,又能很好的约束麾下那些悍将,不至于让他们祸害百姓...
相对于虚伪的李屠夫,董卓这位暴雄,则是真性情。
哪怕西凉军头上有一个朝廷掣肘,他依然跋扈专行,依然纵容麾下士兵,肆意杀掠妄为。
真性情虽然很爽,然而董卓现在还在朝廷的掣肘下,其行事便如此肆无忌惮,早晚必遭灾厄...
这些东西,贾诩和李儒两位人杰,自然看得明白...
只是有些东西,很难改变,哪怕明知道其中利弊得失,也依然难以改变...
贾诩能做的,只是提前给知会好友一声。
万一哪天在大汉混不下去了,还能有他一条后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