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汉庭的应策(1 / 2)
洛阳,皇宫大内,汉帝寝宫,殿门紧闭的御房内。
汉帝端坐在御榻上,左手处是何进、杨彪、卢植、张让、刘焉、蹇硕、夏恽、郭胜、孙璋...
右下方,是毕栗嵩、高望、张恭、韩悝、宋典等一众心腹朝臣。
灯火摇曳,烛光明明,汉帝面色威严而深沉,与一众朝臣密议:“都说说吧!”
“李贼僭越共主,伪夏日渐膨胀,朕这天子该如何自处?大汉又该如何自处?”
随着李信在北方,开元建国,颁布新政新法,整个北方,气象为之一新。
虽然北夏的诸多国策,诸多政策,诸多举措,在汉帝看来,简直胡搞乱搞...
根本不是一个合格的统治者,也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该做的...
但架不住,诸夏官员的执行力太强,所有新法新政,都在有条不紊的施行着...
整个黄河以北,几乎是三天一小变,十天一大变,国力日渐强盛...
而且北夏不但是在内政上,不断鼎故革新,就连军事上也是行动不断...在不断开拓...
九大将军,军政大权独揽,开疆拓土情绪高昂,虽然只是小规模的向外用兵...
但在精兵简政的基础下,将领强悍,士兵精锐,器械强劲,周边小种势力,根本不是对手...
不是被伪夏吞灭,就是逃离栖息地,远遁他乡...
可以说,北夏不但内部国力,在不断增强,疆域领土,也在不断扩大...
而与之相对的,大汉疆域下紊乱,内治腐败,世家做大...
各封疆大吏,军政大权独揽,然却并未像伪夏的将军府一样,向外开拓...
而是拥兵自重,不愿尊朝廷调令,有尾大不掉的趋势,让汉帝即愤怒,又无奈...
为什么,伪夏的将军,伪夏的地方诸侯,在拿到权利之后,能够坚定的执行李屠夫的指令,执行向外开拓的战略...
而大汉的将军,大汉的封疆大吏,在拿到中央下放的权利后,会听调不听宣,会拥兵自重,会心怀异志呢?
同样是人,同样是君臣,为什么两者,相差会那么大呢?
难道四百年的煌煌大汉,四百年的中原正统,还比不上北方僭越篡国道李夏吗?
刘宏的心很累,大汉的江山,已经是风雨飘摇,八面漏风对状态。
他心中危机愈发强烈,他不想坐以待毙,他不想当亡国之君...
是以,哪怕深更半夜,也在秉烛办公,在与心腹老臣,在宫内密议...
如此谨慎,如此小心,为的就是防止某些策略,走漏风声...
因为现在的大汉境内,与伪夏集团,眉来眼去的人太多了...
怀有异心的人,也太多了,他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在暗处,投靠了伪夏,坐那通敌卖过的奸细...
殿中沉闷,何进杨彪卢植等一众朝臣,你看我我看你,皆面色纠结,不知该如何回答。
北夏现在称汗建制,大势已成,各种利国利民之政策,步步推行...
更是被北方各族推举为主,国力蒸蒸日上,强悍之处已然展现。。
可以说一句,天命所归,百族归附,万民景福也不夸张...
而陛下是中原的天子,两者看上去没什么冲突的地方,细究下来却是你死我活的局面。
其中太过复杂,一般人还真说不上来,也不好说...
最后还是太尉杨彪,顶不住视线压力,不得不出言道:“陛下,李贼脑生反骨,目无君父,奸诈歹毒,十恶不赦,罄竹难书、狼子野心,有目共睹!”
“我大汉天朝,已经与其势如水火,万不可对此贼抱有侥幸....”
“哼!”汉帝瞥了眼滔滔不绝的杨彪,不悦之色溢于言表。
若是以前他听到这种,贬低敌人,抬高自己的话,还会心情愉悦。
那么现在,他则感觉,自己的智商,收到了侮辱...
“呼”刘宏深吸口气,冷哼道:“李贼心思若何,天下尽知,不用太尉在此重复!”
“朕现在只想知道,我大汉该如何,应对北方伪夏....”
“该如何,恢复大汉江山,恢复国朝威严...”
“陛下!”中郎卢植出列,面色诚诚道:“陛下,臣以为,国朝目前,不应该大动干戈,更不应该去管外部多事...”
“而是应该,效仿伪夏策略,苦修内功,休养生息,整顿吏治...”
“内练强兵,梳理秩序,恢复治下和平,稳固地方人心...”
“如此不出十年,天下太平,民生恢复,府库充足...”
“到时再合中原九州之力,北伐伪夏,未尝不能建功...”
“苦修内功!”汉帝眉头紧皱,卢植此人虽然有些能力,然而为人太过正直。
翻来覆去还是那一套,还是苦修内治那一套,根本毫无新意...
大将军何进看不得卢植装逼,遂出声道:“陛下,卢师口中所言策略,看上去确实美好,然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毫无新意罢了...”
“伪夏的李屠夫,可不是黄巾三张那等反贼,此人心狠手辣,奸邪歹毒...”
“且伪夏统治手段,更是残酷暴虐,麾下将士,亦是如狼似虎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