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皇帝的一百种死法(2 / 2)
“想要解决太简单了,朝廷派遣特使,巡查各地,提前从太仓中调转粮食,做好赈灾准备。”李平安说道,“同时,朝廷应该停止苛捐杂税,减免赋税,或者允许百姓拖欠。”
“然后再借粮种、耕牛给百姓,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很多事情说起来简单,你说的这些,其实已经有人跟朝廷建议过了,蒲大人也算是正直之臣,结果说完,就被发配到了辽东。”
“我还是那句话,圣人不是不懂,但是做不到。”寇相叹息一声,揉捏着眉心说道。
“谁都知道千难万难,可除此之外,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李平安问道。
“哎......”寇相张了张嘴,无奈地叹息了一声。
李平安的眸子闪过了一丝失望之色。
李平安找过不少有经验的老农,他们都说,今年冬天极其寒冷的可能性高到了九成。
凛冽的寒冬,对于寻常百姓来说,也是一场浩劫。
因为只要有一口吃,夏天再热,百姓也热不死。
但是冷,是真的会冻死人的。
特别是饥荒年百姓吃不饱饭的情况下,这种情况更加严重。
与南国相较之下,北国更为艰难。
因为北国的开发时间比较早,树木砍伐严重,很多家庭根本没有柴火躲避寒冬。
经常有家庭,因为舍不得使用柴火,活活的冻死一家人。
他之所以跟寇相说这么多,就是希望寇相有办法,左右朝堂,准备足够的粮食,应对极有可能出现的大危机。
那样说不定,可以拯救数不尽的灾民。
可事实很打脸。
李平安有点高看这位相公了。
他或许真心有想法为百姓做些事情,也有谋略,也有胆识。
但是大康是群相制度,像是他这样的相公,还有十几个呢。
这件事情牵扯的势力太多,他也无能为力。
“刺史,相爷刚才不是想听您对于农事的见解吗?怎么扯到政务上了呢?”
李纯虽然是大夫,但毕竟活了那么多年,他非常清楚,眼下这种情况,继续讨论的意义已经不大了。
便帮忙拉回了话题。
“倒是忘记你了,你家今年的收成如何?”
李纯笑着说道,“我之所以有本钱四方行医,有一个很大的原因,那就是我很会种地,我家一幕稻田,可以产四百多斤稻子。”
“饿不着肚子,我才有本钱去行医救人。不像是我那些朋友,自己肚皮饿得咕咕叫,还整天想着悬壶济世。”
“这么高么?”这回连李平安都惊讶了。
“李大夫,你可有什么法子?”寇相也被吸引了过来。
“首先要感谢我们刺史帮忙打了水井,要是没有水井,今年肯定是歉收许多的。”李纯感激地看向李平安。
李平安却摇摇头,“即便是打了水井,很多人家也是二三百斤的产量,为何你们家能够产到四百多斤?莫非您家的稻种有什么特殊之处?”
“没有什么敲门,平日救济百姓,大家感念恩情,过来帮忙而已。”李纯说道,“别人可能是三五个干活,但是我家不一样,我家每逢农忙时,便有上百曾经找我看病的人过来帮忙,他们不要工钱,帮我们家翻耕施肥,除虫除草,产量自然高些。”
“这里不得不感激刺史,他一直在推广最新的生产技术。”
李平安有些失望,“寻常人家,哪有那么多人手。”
其实大康的人均土地不算少,尤其是岭南道更多。
但因为青壮不足,缺乏农具,想要精耕细作很难。
有些地方,每逢农忙时,朝廷还征调徭役。
说是徭役,其实就是帮着官府种地,不光没有工钱,还要自己带着干粮,最后官府官人的土地丰收了,百姓家的土地却荒芜了。
“此法不具备广泛实施的可能性,不是一两天可以解决的,平安你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不知道寇相您是否了解过小子推行水井的办法?”李平安问道。
寇相摇摇头。
倒是尉迟常说,“我听说过一些,让村子里的百姓凑钱,合开一口井,而且为何省钱,还允许他们自己出人干活打井。”
“对,小子的建议就是让百姓合作自助。”李平安开口说道,“我调查过,之前咱们大康就有很多民间自助组织,比如说各种拳社,神婆会之流。”
“这些人,往往是朝廷重点打击的对象,防止他们做大做强,威胁朝廷的统治。”
“但是说起来,大家可能不知道,他们也有一定的进步性,比如说,他们组织人手,帮着百姓耕种土地,给百姓治病疗伤,甚至还会打击恶霸,驱逐贼寇。”
“若是推广这种办法,让这种民间组织为朝廷所用呢?”
“我们可以组建一种农民组织,咱就暂时叫他合作社,由百姓选举头目,由朝廷监督。让他们凑钱购买农具,购买牲口。”李平安说道,“咱们大康的百姓,散是一盘散沙,但聚集在一起,就是一条龙。”
“你说的这个道理,其实老百姓那个也懂,但是他们愚昧,想让他们团结起来,互帮互助,真的很难。”
“人都是自私的。”
“合作的时候,有人想着偷懒,有人想着多占便宜。”
“之前朝廷也这么干过,但是没有多久,就放弃了。”李纯叹息一声说道。
“这就需要朝廷监督了。”李平安看向寇相说道,“如果可以的话,希望寇相您能上奏朝廷,将此事放在官员的考核之中,让他们监督百姓成立合作社。”
“这是我会上奏朝廷的。”寇相问道,“但是一旦百姓联合起来,便有了权利,若是他们跟朝廷作对,该怎么办呢?”
“百姓连饭都吃不饱,他们哪有闲心思跟朝廷作对?”李平安扭头看向李纯,“李大夫,你种田的时间最久,如果现在你手头有了牲口,有了农具,农忙时间,你是会去耕田干活,还是会去对抗官府呢?”
“当然是赶紧干活。”李纯赶紧点头,“既然是合作,肯定是你家用两天牲口和农具,我家用几天,如果不努力,肯定就轮不上自己了。”
“就是这个道理,当百姓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的时候,他们就没有心思跟朝廷作对了。”李平安将集中生产资料生产,甚至如何照顾孤寡老人,如何让宗族参与起来发挥积极作用,都说了一遍。
“这个办法好是好,但是却浪费时间,而且需要官员的支持。”李纯叹息一声说道。
“是啊,一个新鲜事物,百姓接受需要时间,而且还要防范有人偷奸耍滑,防范官府盘剥,其实更像是传统的宗族治理地方的朝廷版。”
“甚至涉及地方组织和管理的变更,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李平安说道,“但是一旦做成了,那就是惠及千万百姓的大功德。”
前世李平安崇拜的人很少,但是做成了这个事儿的人,却排在了第一位。
老人家的一生,都在为百姓谋福祉。
遭受到一次次的打击,甚至生命都受到了威胁,他老人家也没有放弃。
老人家的成果虽然最后被窃取了,但胜利的信念,却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让每个狗资本家,每个政客,都时刻牢记人民的力量。
李平安刚才刻意回避了一个问题,一旦这个组织建立起来,百姓就有了话语权,谁再想欺负百姓,就真的要掂量掂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