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本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重生 >螺旋上升 > 第238章 庆功仪式&随迁子女

第238章 庆功仪式&随迁子女(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拍卖当天,现场效果和罗桑县人预料的一样好。

祝峻大手一挥,高调拍下豪车,连宣传费都省了,借着罗桑县请来的所有媒体记者,把罗桑县“互联网+”探索送上风口。

只要提到罗桑县“互联网+”,就绕不开他祝峻。

茶歇时间,祝峻客客气气地和记者寒暄,说了几句话以后,从怀里掏出小小卡片,弯下腰,给每位记者塞了一个:“车马费,不成敬意。”

意思是让记者替他美言。

活动又开始。

看着祝峻的背影,年轻记者感叹:“……那辆车比我命都贵!”

老记者“哼”了声。

年轻记者说:“心系慈善,他人还怪好嘞。”

“他?好人?他的收益可比罗桑县大多了。”老记者指挥摄像把镜头对准祝峻,“根据国家政策要求,各地都要开始摸索‘互联网+’,所以大家肯定都会搜索这条新闻背后的支持商,他算是坐上风口又添了把火。一辆车钱出去,至少十辆车钱回来。”

“做了记者,真是对企业家祛魅。这些人,个顶个的精刮。”年轻记者叹气。

“论迹不论心。”老记者心不在焉地说,“只要真的能帮到人,其他的,你不要想那么多。”

年轻记者没再说话。

……

罗璇走上台。

“女厂长啊。”小记者注视着台上。

罗璇拿着话筒,端正地开口:“我来公布活动筹款的用途。”

“一部分用来资助本地留守儿童,籍贯不限;另一部分用来资助罗桑县籍贯的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

?”

罗璇解释:“随迁子女,指的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原本在农村生活,当爸妈进城打工,变成农民工,这些孩子就被接到城市生活、学习。简单来说,就是农民工的孩子。”

有人质疑:“既然这些孩子已经进城,不在罗桑县生活,为什么还要为他们专门拨款?毕竟,善款的一半只提供给罗桑县户籍的农民工,做慈善限定户籍,这是否合适?”

场面僵了僵。

赵书记轻轻咳了一声,罗璇把话筒递给他。

赵书记说:“因为孩子就是罗桑县的未来。大家都知道,让儿童与父母分开,与祖辈留守在农村,并非最好的教育方式。中国有数量庞大的农村,就有数量庞大的农民工和留守儿童,长此以往,会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因此,在我们看来,解决本地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一个办法,就是为农民工随迁子女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中国政府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罗桑县跟随国家脚步。”

赵书记显然是个护犊子的,他高屋建瓴地讲完政策依据和国家发展方向,现场没有质疑了,一片安静。

赵书记把话筒递回给罗璇,示意她讲下去。

罗璇说:“农民工建设了繁华城市,却不知道怎样让自己的孩子享受这座城市的教育资源,只能把孩子留在老家,造成一批又一批的留守儿童。”

“因此,我们希望,为随迁子女在城市学习与生活提供专业人士的必要援助。”

小记者在校,我见到很多农民工家长在校门口打转,一头雾水,他们不知道办入学应该找哪些政府单位。”

“那可难喽。”老记者说,“得证明自己在当地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住所、稳定的收入,还得缴纳各种保险,还得成为常住人口,还得……嗨!我本科毕业,迁户口都办得头晕眼花,更何况他们。”

两人看向台上的罗璇。

老记者突然回过神来:“你别玩手机,你这死孩子!”

年轻记者讪笑:“哎呀,看罗厂长身上的裙子太好看了,我这手啊就不听使唤地打开了淘宝……拐进了她妈开的红星网店……下了单……唉。你说我这手,怎么自作主张呢!”

老记者“呸”了声。

罗璇站在灯光下,继续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