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72(2 / 2)
“还请祝大人带领我们一起叩阙,将天下之民情上呈陛下,恭请圣裁。”
“我如果不同意,是不是海贼就会流蹿到我家乡去”祝大人苦笑道。
“祝大人说笑了。”
“罢了。”祝大人摇摇头,“明早我陪你们去,希望百年之后,祝某不会被后人痛骂。”
“我们都将是青史留名的。”
东华门外,东缉事厂官署。
一个番子匆匆走入一间房间里,恭敬地行礼,“老祖宗,我们收到一个消息,明早东林党人要叩阙逼宫,要求清算我们。”
“谁吃了熊心豹子胆了敢这么做”坐在上面的一个中年太监睁开眼睛,慢条斯理地说道。
番子说出了一连串名字,让中年太监也不禁为之变色。
“好在我们提前知道了这个事,不然明天就被动了。”中年太监沉声道,“我马上和老祖宗汇报,你们做好准备,既然他们敢玩这个,就要有付出代价的觉悟。”
他深深地知道,如今宫里起用他们的原因,无数的抄家灭门所得到的钱财,都进入了宫中,被那个圣天子拿去投入到军队的无底洞里。
没有了他们,军队估计连军饷都发不出来。
“是。”
而此时在门外,苏乐康远远地看着这一切,心里颇不是滋味。
“总感觉自己是一个历史的罪人呢。”
是的,自己现在是巴不得事大,让当今的崇祯皇帝变得焦头烂额,原本渐渐稳定下来的局势变得动荡起来。
自己做不到把清兵引进来的混账事,但是却不得不把现在的局势搅乱。
放在小说里,这不是妥妥的反派作为吗
“对你的作为我深表赞同,但是啊,历史就是历史,即使我们去扭转它了又如何在我们的心里,它依然是原来的那个历史,依然会被世界法则所修复。
其实你在图一时之快的同时,也在谋取自己的利益罢了,而我则是站在你的对立面,玩破坏你的任务,无关对错,仅仅是因为我们是对手而已。”
正文第二百二十九章局势恶化
崇祯皇帝心情非常糟糕。
自从穿越到这个时空,他也算是兢兢业业,想尽一切办法去扭转原有的局面。
但是他来到的时候已经有些迟了,清兵势头正猛,几次入叩都引起不小的震荡,几乎把文武百官的胆都吓破了,不管自己怎么给他们鼓舞信心也没什么用。
而国内各方面的矛盾已经引爆,农民起义军初成气候,一时剿灭不了。
根据历史,只要吴三桂不投降,山海关不破,就还有得拖。
然后就等孙传宗在辽东编练新军成功,以现代火器的威力自当拥有一战之力。
对内自己也起用了卢象升和孙传庭两位大将,希望他们能够将势头正盛的闯王军和张献忠的部队一举剿灭。
如此自己面临的三大问题,起义军、清兵还有党争,就暂时解决了两个问题了。
他相信只要给自己时间,就可以把局势掌握在自己手中。
辽东的局势还算稳定,吴三桂在得到了平西伯的封号以及一系列的实惠以后,彻底安稳下来,只要自己这边不倒下,他就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卖国求荣。
但是卢象升和孙传庭那边的进展却让自己大失所望。
如果不是没有得其他选择,自己一定会拿他们问罪的。
不过闯王军的动静让他颇为在意。
对方在后期明显放弃了攻城掠地的频率,加快了北上的速度,比历史上都要快地渡过黄河,挺进华北。
如今卢象升和孙传庭才堪堪把他们挡住。
这让他想起了那一个逃脱的猎杀者,难道他就藏在闯王军里面,通过这种方式来对付自己
还有一个系统提示的回收系统宿主又在哪里
相比明面的威胁,这个暗地里的危险更让他在意。
剩下的最后一个问题,党争以及难制的文官集团,这可是个大问题,因为他们是最大的既得利益集体,代表着地方各个地方的利益,也是最顽固的对手,可不会轻易放弃。
自己好不容易说服了刘宗周,让他出面约束东林党人不要和自己唱反调,前提条件是自己不去随意动东林党的人。
然后重新重用东厂和锦衣卫,在地方上有目的性地掀起各种大案要案,目的是缓和底层社会的怨气的同时,也为自己弄来支持军队开支的钱财。
他当然知道这是饮鸩止渴,但是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没有给他慢慢去解决问题的时间的情况下,他只能采取这种激烈的处理方式。
只要尽快把李自成干掉,把农民起义军剿灭,到时就可以缓一缓了。
他当晚没有住在任何一个妃子那里,而是自己一个人呆了一宿,然后被急报惊醒。
“什么百官要叩阙”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种百官请愿的事,嘉靖时期有过一次,闹得很大。
没想到在自己这里却再来一次,这在历史上可是没有的。
来到这个时空这么久了,他已经深深地明白到,即使自己当了皇帝,也不是说可以任性而为的,受到的约束非常大,最大的就来自这文武百官。
尤其是以东林党人为首的文官集团,典型的搞内斗是一把手,实务却是一无是处,真不知道他们怎么能够跻身到朝中还掌握了巨大的权利,任何人任何事只要不合他们的意,一言不合就开喷,战斗力惊人。
连自己也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想法,因为他们根本不怕自己发怒,还以惹自己发怒为荣,以为如此名气就更加大了。
而他们身后的庞大的既得利益集团就是把明帝国连累到今日这个地步的罪魁祸首之一。
自己好不容易安抚下来,现在怎么突然就闹起来了
是自己的手段太激烈导致他们的反弹吗
“一共多少人”
“上百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