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8(2 / 2)
陈惟汉有些讶然,“可是我们不是与美国人签订了同盟协定吗”
张轶腾虽然不再关心政治,但是毕竟也在里面呆过,说道,“同盟协定早就过期了,再说,是美国人主动宣战的,我们也不可能帮助他们。这一次,美国人虽然试图向我们求援,也想购买们的无畏舰,不过我们借口他们前几年与印第安酋长国发生冲突,已经对他们军火交易方面增加了限制,他们怎么可能得到无畏舰”
陈惟汉单头,“原来如此。”
“还有一件事,政治从来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远远的,有一个声音从门口传来,大家一看,原来是已经当选总统的张轶辉。
无论是背地里怎样的不屑,当着现任总统的面,还没有人胆敢将不敬写在脸上,之前嚣张的张轶腾见到大哥前来,就如同老鼠见猫,大气都不敢出。崖山人倒是将长兄如父的思想带进了现实,其他小字辈就更不用说了。张轶辉在一众小字辈中,一向很有威望。
林东旭虽然比张轶辉小,威望更是远远不如,但是张轶辉也算师出林门,与张轶辉关系倒是不错,上前迎接,“轶辉哥马上都是总统了,怎么还会有空过来”
张轶辉五十几岁的年龄,留了短须,显得十分稳重,“当了总统,难道就不是大家的兄弟了”
边上自然有人附和,“当然,我们永远都是兄弟。”
寒暄过后,有人询问,“轶辉哥,你刚才说,政治不是一成不变的,能给我们这些家伙讲讲么”
张轶辉说道,“其实,即使我们与美国人关系良好,也不会再给美国人军援的。林叔曾经说过,任何时候,只要我们考虑到自己国家的利益,就不会犯大错,东旭,你说说看。”说完看向林东旭。
林东旭知道张轶辉在考察自己,接口道,“轶辉哥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此时,在北美大陆上,有四个国家,我们新华夏,美利坚,印第安酋长国,还有一个英国人的殖民地加拿大,算是四国争霸。不过酋长国一向与我们为善,我们与加拿大也没有直接的冲突,而美国人则不一样了。他们想要发展工业,就离不开钢铁,但是大湖区的钢铁却处在酋长国的控制之下,因此,他们屡次与酋长国爆发冲突,就是为了夺取铁矿产地。可惜都因为我们的干预而失败了。另外,美国人脱离了英国人的殖民统治,得罪了自己的宗主国,自然也不会与加拿大友善,所以,此时人口最多的美国,外交处境却最差。这自然是我们需要的。现在,他们想要改善处境,只能对北面的加拿大动手。他们一旦吞并了加拿大,不仅能够改善自己的战略环境,还能获得三四百万的人口,更能获得加拿大的铁矿产地,实力将大大跃升,即使面对我们新华夏与酋长国的联盟也是优势不小。所以,我们新华夏自然不想美国人获胜。”
张轶辉点头,“不错,维持目前的均势对我们十分有利,自然不想让美国人打破僵局。”
边上有人问道,“轶辉哥,目前,美国是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已经接近千万人了,而我们只有六百万左右,在人口方面,处于绝对劣势,只是一方面,美国人在大力招徕人口,我们却为什么限制从大明的移民呢”
众人也疑惑的看向张轶辉。对于政策层面的变动,自然是早就参与决策的张轶辉最为清楚。张轶辉面色沉重,“这就是我们新华夏的软肋了,我们父辈披肝沥胆,在一片荒芜中建造了新华夏这个最文明的国度,但是,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立国时间太短了。虽然早于美国立国,但是发展历史却连美国都比不上,美国人在独立之前就已经新成了美利坚民族,而我们,却要在建国后还继续形成自己的民族。现在,大明在东方复兴,汉人大一统理念盛行,我们为了维持思想的统一,就只能限制汉人的移民,否则,新华夏就不是父辈心目中的理想国,而是大明的海外领地了。”
众人也都算得上新华夏的精英人物,对于国际形势大多并不陌生。这些年,随着满清退回关外,失去中原的反哺,势力日渐衰弱,在大明海陆军的封锁下,已经无力反抗,只能眼见着自己的东北领土被一片片蚕食,仅剩下黑龙江一带的土地。在乾隆于1796年去世后,继任的满清皇帝更加无力控制局势,干脆去除帝号,向大明臣服。
大明接纳了满清的投降,算是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大明复兴,这是汉人口口念念一直挂在嘴边的话,不仅让民间的爱国主义激情高涨,也影响到了官方层面,导致大明对外比较强硬,已经将周围的传统势力范围,比如朝鲜、安南、缅甸等地重新纳入自己的怀抱。新生的大明已经将所谓的仁义抛到了一边,最关注的就是自己的经济利益,为大明经济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不仅如此,大明对于先前与新华夏签订的各种跳跃也要求展开谈判,重新确定条约内容,否则就将拒绝继续执行。更恶劣的是,大明在向新华夏的新移民中派驻了大量密探。这些密探在进入新华夏后到处兴风作浪,试图串联起汉人的反抗意识,打算给新华夏来个和平演变,为大明拓展新的生存空间。
幸好,新华夏的创造者们在就预防着这一手,一方面通过新儒家来引导民间思潮,重塑国家与民族信念,一方面,早早打造了一支国土安全局,早早就对移民进行监控,挫败了一起又一起的反政府反民族的运动,维持了新华夏的独立地位与新华夏一直追求的国家精神:独立、自主、自由。这也是崖山人希望通过新华夏带给新世界的。
除了被动的防范,新华夏限制了大明对新华夏的移民规模,最近几年每年的移民人口都控制在3万人以内,与此同时,却加大了朝鲜甚至日本的移民规模,每年从朝鲜移民的人口也放宽到3万人现在的朝鲜比较苦逼,已经陷入一仆二主的地位,无论是西方的大明还是太平洋对岸的新华夏,朝鲜人都不敢得罪,只能小心的伺候着,只要这两个国家要求不过分,都只能咬着牙答应着。
当然,无论是大明,还是新华夏,都知道朝鲜是个穷国,要求也不会太高,最多的要求,就是新华夏对朝鲜的移民要求,这自然很容易得到满足。此时的朝鲜人口近千万,人口密度还超过大明,因此,朝鲜王国别的没有,就人口多。
第一百九十七章穿二代们三
提到朝鲜,就不得不说道经常被中国人形容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相比较由于新华夏的蝴蝶效应而产生变化的大明与朝鲜,此时的日本依然是保守封闭的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因此,日本虽然早就进入新华夏的视野,但是与新华夏的联系却最少。因此,来自日本的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