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4章 把长孙老银币一起带上(2 / 2)
听到杜荷的话,众人的脸色再次一变。
他们没想到杜荷会提出这个要求,竟然让长孙无忌这个百官之首,去担任他的副大总管。
长孙无忌作为当事人,他并没有站出来推辞,而是朝坐在靠后位置的褚遂良眼神示意一番。
褚遂良明白长孙无忌的意思,他连忙站起来说道。
“陛下,左仆射乃百官之首,需执掌尚书省统筹粮草调度等事宜,岂能让左仆射离开长安?”
“臣认为可派遣一员老将,去担任其中一个副大总管!”
开什么玩笑!
长孙无忌乃晋王府的核心,现在陛下好不容易把杜荷和薛仁贵派离长安,岂能让他也随军出行?
况且让百官之首担任杜荷的副官,这传出去也不合理。
杜荷摇了摇头,随后朝李世民拱手道。
“陛下,梁国公担任了多年的尚书左仆射,他完全能够挑着这个重任。”
“而赵国公经验丰富,足智多谋,而且还年富力强,臣为了避免全军覆没,只能厚着脸皮请求赵国公随军。”
“臣愿意把行军大总管让给赵国公,臣当行军副大总管即可。”
他铁了心要把长孙无忌带走,避免这老银币搞事。
毕竟现在已经是8月下旬,调兵遣将和准备粮草又需要10余天,时间便来到9月。
如果在11月之前不能打下这四个藩属国,到时候大雪封山,战斗得推迟到明年初春以后。
毕竟让将士们在大冬天穿战甲作战,显然不现实。
要是不把长孙无忌带走,这小半年的时间,变数太多了!
李承乾也知道杜荷的用意,他当即朝父皇拱手道。
“父皇,我们大唐现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一众大将军和将军已经被派去守疆卫国。”
“而梁国公、卫国公、申国公等人年纪太大,唯有赵国公尚且年轻,理应为国前去御敌!”
李承乾看到父皇脸带犹豫,他继续劝说道。
“父皇,尚书省的运转,可让梁国公和申国公临时兼任。”
“他们二人在贞观十七年之前,便担任多年的尚书左右仆射,执掌尚书省的经验丰富!”
房玄龄担任了十四年的尚书左仆射,而高士廉也担任了6年的尚书右仆射。
他们两人对尚书省的政务,比任何一个官吏都要熟悉。
随着李承乾的话语落下,明德殿内再次陷入沉寂。
大家都没有继续说话,而是等李世民做最终决定。
李世民的目光不断地从李承乾、李治、杜荷和长孙无忌四人扫过,看的几人心里发慌。
过了许久。
李世民微笑着说道:“辅机,既然杜荷心里没底,那你作为前辈就带带他吧。”
“让你这个左仆射担任行军副大总管,不委屈你吧?”
听到李世民的话,长孙无忌的脸色微微一变,很快又恢复如常。
他恭敬地应道:“臣不委屈,臣遵旨!”
杜荷看到李世民同意他的请求,他也暗中松了一口气。
把长孙无忌这个老银币带在身边,他也可以心无旁骛地对付契丹、奚族、霫族和靺鞨四国!
李世民微微点了点头,随后轻声说道。
“太子和晋王留下,其余爱卿都回去准备吧!”
“此战一定要打好,把这些藩属国都打下来!”
别看李世民的声音不大,听在众人的耳朵里无比的铿锵有力。
众人纷纷行礼道。
“臣遵旨!”